恰同学少年

期次:第102期       查看:276




  公元1925年的深秋,一个32岁的青年就要离开自己热爱的家乡,前往遥远的广州宣传革命。途经长沙时,在这深秋季节,独立在长沙湘江中的橘子洲头,看着眼前北去的皓淼湘江,遥望远处 “红遍”秋日的 “层林”,忆起往昔峥嵘的岁月,再思此时的自己与祖国,心中不免有无限感慨,就像古往今来所有的文人雅士一样,心中的感慨化作一句句的诗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记得初识这首词是从高一的课本上,当时并没有太深的感触,只是觉得豪情万丈。后来再想起这首词是在看过电视剧 《恰同学少年》之后。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并没有因生活的困苦而沉沦,而是发出了生命的最强音。曾经听于丹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的每个书生都怀揣这两样东西,一样是书,一样是剑,书是为往圣继绝学的才情,剑是为万世开太平的壮志。中国历代的书生无不在这样的才情与壮志中走过一生。”毛泽东则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中国历代都不缺这样的历史的最强音,他们在国家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撑起中华民族的铮铮脊梁。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岳飞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中华民族正是因这样的 “脊梁”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近代的中国,人民在腐朽的封建主义和嗜血的帝国主义的夹缝中顽强地求生,但中国的书生并没有因此而逃避,相反,他们继承了先辈的遗志,继续走到时代的前面。谭嗣同 “若变法须流血,请自嗣同始”至今仍回响在我的耳畔。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时间走到20世纪初,面对祖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现实,在这峥嵘岁月里,毛泽东和他的同学蔡和森、萧子升等,及其他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等,都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他们秉承了“为万世开太平”的剑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肆意抒发心中的激情和理想,为祖国的未来描绘蓝图,为人民寻找革命的出路。如歌的青春、如歌的岁月!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作为一个中国青年,我每次看到 《恰同学少年》都是激动不已,心绪难平。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一帮 “心系祖国、心忧天下”的知识青年,带着理想,带着责任,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手捧书香、一身剑气、万丈豪情;在湖南一师这个衡山西、岳麓东的校园内奏出了一曲响彻天穹的青春之歌!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社会发展学院 刘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