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等待花开一样

期次:第315期       查看:14

  对待孩子们,你不用太过期待花开的时刻。因为他们最最可爱的表现,是给予他们爱和关怀这个过程之中的社会互动,就像等待花开的禅意。
  为什么会选择位子这个概念来谈呢?因为在生活中我发现,在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从底层的草根到中产的知识分子再到上层的精英们,无一例外,不在为自身的位置奔波。当然在这篇文章之中,我要探讨的不是传统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流动问题,而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位置问题——固定班级里你的位置真的有它的名义价值那么高吗?
  传统小学采用的课桌大多是长长的条桌。男生、女生共用一张桌子,中间会被两人用鲜红的粉笔画上一条长长的三八线。班级里很少会有独立出来的课桌。少数情况下,一些特别调皮的孩子会被安排到这样的座位上,在老师的眼皮底下活动。即便是上课七七八八的小动作在课桌底下闹翻了天,也只能自个儿玩,还得防备着被老师发现。但总体看来,孩子们都能在这个时候培养起
深厚的童年友谊,纯真无瑕。
  但是迈过小升初这个坎的孩子们,就变得很不一样了。他们被迫经历生平第一次重大的“被选择“,“如果没有……,就没有……”这样的句式不再是妈妈吓唬孩子的话。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家长们所关心的那些——孩子是在细心负责的老师手下过三年,还是在不负责任的老师的“熏陶”下消磨殆尽宝贵的青春时光,他们并没有也往往不会有主动、清晰的认识。
  然而,当这些沉重的成人社会法则切切实实地变成孩子们的班级好坏,变成一开学就被专制地确定的座位排序,这对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甚至,一些家长会选择给老师送礼、请老师吃饭来换取孩子的一个高端定制座位。大体说来,影响座位排列顺序的主要因素是:父母的钱包,孩子的大脑,二者交织混合产生的奇妙的化学反应又反作用于孩子们的智识以及未来所能赚取的财富。
  对于才十几岁的孩子们来说,这样长远的影响可能太过耸人听闻。但在很大程度上,座位的排列影响的是孩子们眼里自己被
老师重视的程度,进而会改变孩子们心理上的自我认同。这种自我认同的力量是巨大的——也许是一瞬间的成熟,将外在的社会期待和要求内化——主动按照父母的要求努力听讲、完成作业,央求父母找老师加大补课“剂量”,刻苦成为那个作为竞争体系上的捕食者,而不再甘愿做食物链下层最低级的砧板之肉。
  现实中常常事与愿违。一种糟糕的情况是当某些孩子看到这样的情况后自觉无力改变,他们往往会模仿那些故意开小差或不按时交作业的孩子,努力反抗制度而让自己感到自由、舒心。于是在我们的家长面前,呈现出这样一副画面:好孩子坐上好座位后越来越好,所谓的“坏孩子”总是变得“更坏”,却没有办法阻止他们变坏的步伐。
  座位作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价值符号和象征,暂且不论它深厚的文化内涵,单纯讨论它对人心理的巨大影响。我们必须足够重视“座位”的意义,给予每个孩子犯错的机会,容许他们按照自身的规律慢慢成长。像等待花开一样,水到渠成,花香满室。
  (社会发展学院14社会学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