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同行

——记校友亢伟、张晓霞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

期次:第342期       查看:30










高中合影(前排左一和第二排左一)
  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内合影欧洲校友会成立仪式上与导师汤贡亮教授合影


  亢伟和张晓霞是我校1989级校友,分别就读于经管系和税务系。两人相识于高中,相恋于大学,至今结婚已有二十年。亢伟1993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工作,2000年随妻子张晓霞前往瑞士日内瓦,2001-2005在联合国驻日内瓦总部工作,2005至今在联合国人道主义协调办公室财务部工作。张晓霞本科毕业后被保送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汤贡亮教授,1996年毕业后在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工作,2000年到瑞士日内瓦,先后在联合国赔偿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工作,目前在国际劳工组织任财务监督官。本期校报,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笔触,倾听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爱情故事。
青葱岁月,相识相恋
亢伟和张晓霞相识于1986年9月的高中开学季,两人分别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和直接保送的方式进入区重点高中的重点班,成为同班同学。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但他们仍然清晰的记得第一次相见的情景:9月5日,老师根据学生们的个头高低,以男女搭配的方式为大家调配座位。于是全班同学都在教室外排队等待,女生先进入教室,优先选择位置。似是命中注定,站在教室外的亢伟透过窗户往教室里不经意的一瞥,让他看到了晓霞青春活泼的侧影,这一瞬间亢伟有些晃了神。“这个美好的瞬间现在看来是我们一切一切的开始。”亢伟说。或许是缘分,进入教室后的亢伟发现只有晓霞旁边的位子还空着,于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坐了下来,两人就此在步入高中的第一天成为了“同桌的你”。高中三年,时光如白驹过隙,他们在学习上相互赶超,在学校活动中也有互动,两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地关注着对方,但是作为学习尖子、学生干部,不敢表白。班里的男生从蛛丝马迹中看出了端倪,于是经常拿亢伟开玩笑。高考前的第一次志愿填报,亢伟和晓霞分别填写了不同的学校,没曾想此次志愿因故作废,直到高考前两天,想到再不表白的话可能就再也没机会了,亢伟鼓足勇气给晓霞递了张纸条。第二次填报志愿时,希望考入同一所大学的两人,看到中财的专业都不错,就一起填报了中央财经大学(当时是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走上了求学财经之路。
母校中财,激扬青春
考入中财,亢伟就读于经管系,张晓霞就读于税务系。回忆起初入中财时的情境,晓霞的第一个感受就是条件很艰苦。当时学校正在修建操场,校园里面到处堆满了砖块和其它建筑材料,通往学一楼的小路泥泞难行。刚入学的一两个星期,学校还组织新生在新建的教学楼前的四合院拔草。生活虽然艰苦,但也值得回味。晓霞告诉记者,她最爱吃凉拌菜,最喜欢的主食是肉卷,也会经常与宿舍的同学们去清真食堂吃兰州拉面,偶尔在晚自习结束后在学校门口的小摊吃上一份一元一碗的热混沌,就会感觉“太满足了”。学校的活动比较丰富,晓霞体验过模拟股票交易、组织过好几届趣味运动会,亲笔书写了班刊;亢伟作为班里的团支部书记,组织过多次校内外活动,而印象最深的要数跟同学们前往昆明湖参加义务劳动。当时,恰逢北京市政府对昆明湖进行240年以来的第一次清淤,有多达18万的群众参加了义务劳动,亢伟和同学们笑称,能在昆明湖底走一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作为文学青少年一枚,大学时期的晓霞非常喜欢教《大学语文》的王强老师。王老师风流倜傥,在课堂上用启功体写板书。晓霞至今犹记老师讲郑愁予的诗《错误》时,朗朗地诵读着:“我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亢伟最喜欢班主任施丹老师,当时她刚从北大毕业,被分配到中财。大学入学报到的第一天,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施老师看到亢伟的第一眼就叫出了他的名字。原来她提前看过班里所有人的相片,并记住了每个人的名字。亢伟说,施老师不像是老师,更像是朋友和大姐。她很注重培养同学们的自信,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在第一次班会上就提出,班干部采取自荐加投票的形式选出,且每学期轮换。大学四年里,全班所有同学都当过班长或团支部书记,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大学里,两个人携手走过的日子,虽简单却温馨。亢伟和晓霞说,那时他们没有钱,所以很少去需要花钱的地方“约会”。除了偶尔去学校对面的铁研小礼堂看场“英雄本色”之类的港产片或者“罗马假日”之类的奥斯卡获奖片录像外,大多数的共处时光都是在学校和明光村之间的来回散步中度过的。记得有一个冬日的夜晚,两人穿着不厚的冬衣,冒雪行走在路上,虽然天气有些冷,但是雪花在路灯下飞舞的样子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每每忆起,恍如昨日。那时侯大家都很喜欢听张国荣、陈百强、王杰、齐秦、高明骏等港台歌手的歌。有一次两个人闹别扭了,晓霞在学校的操场上沿着跑道走,一路跟随其后的亢伟突然唱起了高明骏的“等你走累,回头看我”。唱着唱着,把晓霞给逗乐了。
  本科毕业后,晓霞继续攻读研究生,而亢伟则走上了工作岗位。两人虽然都身处北京,但是亢伟的工作单位在三元桥,宿舍在潘家园,离中财很远。为了能经常见面,单位从三元桥直达潘家园的班车亢伟基本没坐过,他陪着晓霞在中财又度过了三年的时光。他在学五楼男生宿舍借宿过,在图书馆后面的平房租住过,虽然没有获得中财的硕士研究生文凭,但是论起在研究生楼和中财图书馆度过的时光,可能不比哪位研究生少呢。
  在中财学习生活了七年后,终于还是迎来了毕业离别的时刻。中财于他们来说,就像是一个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走得多远,都对这个家怀着深深的眷恋。他们在这里结识了那么多的同学好友,一起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无论时光多么久远,距离多么遥远,如今聊起天来大家海阔天空还像是当年的上下铺一样。还有他们大学时期各自的班主任史艳晓老师、施丹老师,以及研究生时期的吴志良老师,那时候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大家有着很多的共同语言和共同爱好。虽然老师们现在都离开中财到了其他的工作岗位,但亢伟和张晓霞与他们的联系却未曾中断。晓霞的研究生导师汤贡亮教授和夫人李淑湘教授,更是对晓霞情如父母,既教书又育人,令人敬佩。
投身事业,走向世界
2000年,晓霞被对外经贸部(现商务部)委派到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国际组织工作,亢伟为了支持她的工作,在单位办理了停薪留职。日内瓦当地讲法语,语言交流成了两人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此外,女儿尚小,找保姆也比较困难。在最初的适应过程中,中国驻日内瓦国际组织代表团的朋友和联合国的中外同事,以及后来结识的新朋友都给予了两人很多的关心和帮助。比如当时的邻居夫妇,埃及人,来瑞士已经很久了,他们会邀请亢伟和晓霞一起去野餐,让孩子们一起玩耍;同事和朋友们不仅帮忙推荐保姆,还会去孩子就读的学校充当翻译,协助两人和老师进行沟通,等等。
  在工作上,亢伟和张晓霞始终秉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他们对记者说:“国外和国内的工作其实差不多,关键要敬业,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不在干多干少上斤斤计较。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无论在哪里,老板是谁,都会得到赏识。”现在,亢伟和晓霞分别在联合国人道主义协调办公室和国际劳工组织工作,和所有联合国机构一样,它们的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和平与发展。不论是提供救援、协调各方,还是制定政策标准、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亢伟和晓霞都为自己能参与到国际人道主义救助工作中,尽一份微薄之力而感到骄傲。
海外拼搏,建中财欧洲之家
这些年,亢伟和晓霞在日内瓦遇到过不少中财毕业的校友。十四年前他们在日内瓦遇到了第一位校友,她就是当时在日内瓦实习的92级校友余海涓。余海涓后来回国发展,直到两年前又重新回到了日内瓦;八年前他们又遇到了91级的于友群校友,她们全家是从美国搬来的;六年前,受晓霞大学同宿舍姐妹的委托,他们热情迎接了2002级研究生乔伟娟校友一家;四年前他们在中国代表团招待会上偶遇 91 级的另一位校友张术芳。现在晓霞、余海涓、于友群、乔伟娟、张术芳她们五位女士都在日内瓦的国际组织工作,被戏称为“中财五朵金花”。
  在瑞士十六年间,亢伟和张晓霞曾多次专程回国参加母校的活动。他们分别参加了2003年税务系89级校友毕业10周年活动,以及2008年的经管系89级校友毕业15周年聚会,后来两人又共同参加了2013年9月举行的全体89级校友毕业20周年的庆祝活动。多年来,晓霞和亢伟一直在为集结欧洲的中财校友不懈努力着,在他们以及众多在欧校友的共同努力下,今年8月,我校欧洲校友会终于在瑞士日内瓦成立,晓霞成为第一届会长。
幸福家庭,简单生活
亢伟和张晓霞一家四口,女儿今年十七岁,儿子十四岁。平时他们的家庭生活就是家、学校、单位,三点一线,简单却也幸福。日常家庭事务两人分工协作,以做饭为例,亢伟和晓霞,一个人负责主食,一个人负责做菜;又比如包饺子,一个人擀皮儿,一个人和馅儿。这样默契的配合,连他们自己也笑叹,简直是“金牌搭档”。周末全家也会外出远足,会友,看看电影,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晓霞爱好绘画,曾经跟随日内瓦的一位画家学习了包括油画、水彩、素描等多种技法,平素一有空闲就会拿起画笔小试身手。亢伟喜欢健身,尤其是徒步。有了微信运动之后,他经常会为自己当天的步数没有达到一万步而耿耿于怀。这么多年的婚姻生活,由于脾气和喜好的差异,亢伟和晓霞之间也发生过一些不愉快和小摩擦,而矛盾的解决原则就是:老婆永远是对的。当然,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时两个人谈判的过程也是漫长的,不过最终的结果却总是一样的。
  为人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亢伟和张晓霞主张进行开放式的教育,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培养自己的判断力。为了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想,寻找与孩子们的共同语言,亢伟和晓霞把女儿和儿子小时候看的书,长大后看的电影都体验个遍。身在异国他乡,亢伟和晓霞非常重视孩子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两个孩子从小都在中文学校学习,每年都会回国探望祖父母和家人,对于自己中国人的身份有着很深的认同。孩子们独特的中西融合的思维方式和人文视角,使得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有时候比父母还要全面、准确,因此亢伟和晓霞在遇到问题时也会咨询孩子们的意见,听听他们的观点。现在亢伟和晓霞可以放心地说,孩子们已经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信他们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上会做出正确的决定。不过,令亢伟和晓霞感到比较遗憾的是无法照顾和陪伴国内年迈的父母,两人只能争取每年回国看望老人们一次,给他们一些经济上的支持。
这些年,亢伟和晓霞秉持着中财“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并认为这是母校给他们的最大财富。正如亢伟在欧洲校友会成立大会上说的,他是一名老会计,干过会计工作的所有岗位。他的体会就是要踏踏实实,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采访最后,亢伟和晓霞对中财的师弟师妹们送上了几句“老话”:要飞,先走稳;要创新,先求实;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先努力不懈。
  (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 14公司理财 周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