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芭莎》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期次:第352期       查看:52

  置身网络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与阅读习惯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这使传统的纸媒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整个营销环境、受众习惯、传播渠道都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拥有137年悠久历史的国际著名时装杂志《时尚芭莎》却向风而动,卓有成效进行了平面媒体与数字媒体的无缝对接,目前已成为业界先驱。
重点打造的平台微信公众号
《时尚芭莎》除了利用已经在传统市场上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效应外,每年还会举办“新丝路模特大赛”、“明日之星”等活动来增强微信平台用户粘性、传播品牌价值、寻求发展机遇。特别是连续七年举办的年度盛会“芭莎明星慈善夜”,其累计捐款高达2477万余元,不仅开创了全新的慈善模式,更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为自身带来了卓越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使 《时尚芭莎》的微信平台在同类公众号中脱颖而出,知名度和用户数量都大大提升。
  好的内容是核心竞争力,《时尚芭莎》深谙此道。所以在选题策划、封面设计、内容编辑等各个方面都力求做出自己的特色。既然现在的读者越来越倾向于读图,《时尚芭莎》一方面很好地保留了将图片作为展现内容的最好方式,使读者以最快捷的方式直观地获取信息;另一方面,着力解决图集的堆积导致审美的疲劳。为此《时尚芭莎》首创“平面电影文学”。他们邀请了国内知名作家和著名演员共同创作国内顶尖书香电影,由蓝狮子图书与时代华语共同策划“平面电影文学”专题中的内容出版,用最美的形式来表现文学。文学、电影、时尚与互联网的完美结合无疑是时尚期刊界的一大创举。这就避免了大多时尚期刊所存在的内容空洞与形式单一的问题,形成独具特色的期刊风格。
  极具针对性的内容推送。《时尚芭莎》选择以高端轻奢用户为中心,关注该类特定人群的兴趣点,针对用户精准推送他们所需要的内容。《时尚芭莎》对每日推送文章的阅读量和粉丝参与话题的活跃度进行数字化处理,分析用户的浏览、评论、收藏等行为,结合其阅读习惯,为粉丝建立个人兴趣库,推荐精准的个性化信息并据此灵活调整后续的推送内容与话题。时尚芭莎还打造了芭莎粉丝专属论坛,十分重视公众号后台的运营。一方面增强了粉丝的活跃度和忠诚度,最大限度地激发粉丝活力,搭建交流桥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利用微信平台有助于芭莎收集市场信息,更加明确市场定位。
开发APP杂志抢占手机客户端市场
时尚传媒集团于2011年推出手机客户端交互杂志APP——“时尚书架”,到目前为止,时尚传媒集团出版的17本杂志中的9本作为电子杂志供用户下载,上架电子杂志包括:《时尚芭莎》、《时尚 COSMO》、《时尚先生》、《时尚旅游》、《男人装》、《时尚健康·女士》、《时尚健康·男士》、《座驾》、《时尚时间》。“时尚书架”用户占所有时尚类电子杂志用户88.71%,单本手机版电子杂志月下载量40万-50万,单本手机版电子杂志日均页面浏览量(PV)1.7万-3.1万,日均独立用户(UV)1.3万-1.7万,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具有高度的行业代表性。
  《时尚芭莎》APP版与纸刊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合度,但它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有补充与扩展,在内容选取上更加符合手机客户端的传播方式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精简的文字、图片链接与跳转,视频动图是 APP 版杂志的重要呈现形式。《时尚芭莎》APP版杂志自2011年诞生至今,一直在根据市场不断进行创新与调整,由半月刊变为周刊,频次的增加很好地增强了客户粘性,也提高了客户忠诚度。
与电商合作为资本和品牌注入新血液
2014 年8月18日,京东宣布与 《时尚芭莎》展开深度合作,通过引入时尚领域的知名设计师、品牌等资源,整合双方在时尚流行趋势、用户喜好变化等方面的数据,共同为用户创造更时尚的网络购物体验,实现了互联网与时尚的跨界与融合。众多知名设计师随着“时尚芭莎旗舰店”共同入驻京东,《时尚芭莎》依托京东的大数据平台,运用自身时尚专业能力,与京东一起分析并联合发布互联网时尚趋势数据。深度研究、挖掘用户需求,展现时尚脉络与潮流趋势。
  追溯到2006年,《时尚芭莎》便已经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产品—— YOKA时尚网。这是国内第一个定位于高端品牌消费和高品质时尚生活的垂直门户网站,除了推广杂志订阅外,还注重时尚信息推送和资源分享,内容更加丰富,领域更加广泛,受众群体也更加稳定。而这次与京东的深度合作无疑是芭莎在互联网电商平台上开疆辟土的重要举措,京东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与雄厚的资金实力也为《时尚芭莎》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发展助力。
  《时尚芭莎》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布局精密,步步为营。总之,以内容为王、加强品牌特色、注重用户体验是它始终贯彻的理念,也是它顺利渡过难关的制胜法宝。《时尚芭莎》的转型之路为众多时尚杂志乃至纸媒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借鉴:注重品牌的横向延伸,充分利用现有品牌的辨识度和影响力,结合新阅读环境下的读者需求,利用新兴技术多方面打造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期刊,才能最广泛而全面地占领消费市场。
  (文化与传媒学院 15文产 马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