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并长 春风化雨

期次:第354期       查看:40




  蒋选教授潜心教学三十余载,谈及教学他没有多少高大上的词汇,也没有各种花样翻新的理念,他只是一以贯之、身体力行着最质朴的教学方式。
导学:长技以安身,尝艺可立命
“既要会学习,也要会生活。”这就是蒋选老师三十年的教学要义。
  治学,蒋选对学生的要求从不马虎。师门内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议。他的每一位学生都要在会上汇报自己最近看了哪些书,有怎样的收获,在论文的开题和写作上有什么进展或是瓶颈,这些内容都要如实告知。每每有学生请他修改论文,他都会逐字逐句地阅读、批注,这样细致严谨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也让一届又一届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术规范意识。蒋老师的博士蔡玉洁说:“我上了蒋老师三门专业课,一门课有2个学生,一门课有3个学生,还有一门大约有8个学生。不管几个人,蒋老师的做法都是一样的。他会在开学后的第一堂课上,给每个人发一份打印好的学期学习计划,将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分为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都会把需要掌握或者思考的问题逐一列出,并在每一个模块中列出不少于四五十篇的参考文献,然后要求大家按照顺序逐一来查阅文献进行学习。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由学生自主演讲,但是在讲的过程中他总会随时提问,引导大家的思路,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他本人对文献的熟悉程度。”
  除了学术研究,对于人文素养的提高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蒋选也一样看重。“学习固然重要,但生活的能力、享受艺术的能力,也必不可少。北京是中国的艺术文化中心,我常跟学生们说,在读书的这段日子里,有时间要多出去走走看看。”
  他会带学生去国家大剧院听音乐会,去戏院看京剧,去公园观赏古代建筑。每年,蒋老师都组织一次自己动手制作美食的活动,与学生一起亲手制作丰盛的晚餐。每位同学都尽自己所能,制作供大家品尝的菜品。蒋老师说,学会烹饪和享受美食,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也许很多人对此会有疑问,美食与学术会有关系吗?在哈佛大学为数不多的开放课程中,就有一门近年来才刚刚开设的课程——“烹饪与科学”。除了有哈佛的教授进行授课外,课程中还邀请了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顶级厨师,进行专业讲座并做现场演示。负责这门课程的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将美食带进课堂,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儿……请大家务必认识到,美食是科学。”蒋老师的这种想法,与世界顶级大学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蒋选的学生更是对此感触颇深也受益匪浅。他的博士后邓鑫这样说道:“当今所谓先进的教育理念,通常会强调知识的‘通识’或‘博雅’。作为一名经济学人,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我太在意自己是否能够掌握数学和计量这类技术性的知识。对于‘数理’经济学的依赖,或者说对于‘数理’的迷信,使我对于某些研究课题的认识,一直处于相对肤浅的层次。对于经济学人来说,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去利用有限的数据资源,才不至于使我们的研究结论显得荒谬和不切实际。”如果说专业与知识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长度,那么人文与艺术,则影响着他们的人生的质量和厚度,更决定了个人的价值能否在社会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让学生兼备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这并不是一件容易达成的目标。蒋选以年复一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份教学理念,在他的历届学生身上也获得了最好的证明。
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书与育人,在蒋选看来,让学生成人比成才更为重要,因此蒋老师特别尊重学生。
  蒋选老师从1995年开始带硕士研究生,后来陆续有博士生、博士后、访问学者等,截止目前,蒋门共有学生近百人。蒋老师从一开始就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保留每一个学生的照片(包括毕业后的照片)、文字材料,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都非常清楚。他亲自做了一个PPT,将每一个人的照片附在其中并配上音乐,定期进行更新。每一学年开学的同门新生见面会、每一学年结束时的毕业聚餐,他都会播放这个PPT,PPT中只有按顺序的每个学生的照片,他可以现场说出每个人的名字、年级、专业、生源地、工作地点和工作单位、目前的状态以及其他一些事情。一方面是蒋老师真的很关心、在乎学生,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对学生人格上的尊重。
  在学生们的眼中,蒋选一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一个亲切友善的好朋友。作为师长,他关注着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论文进度,给学生以及时的点拨和恰当的引导;作为朋友,他熟悉网络,紧跟年轻人的潮流,能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困惑,也能温和地指出学生的不足,鼓励他们进步,实现自我的提升。“老师从来不会发脾气,我跟师兄聊起老师时,我们都觉得他唯一的缺点就是太不严厉了。”2014级研究生马玮一这样评价。常言道,严师出高徒,但蒋选却有自己的考量。“虽然我表面上看起来很高兴很慈祥,但有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蒋老师用这句网络流行语来形容自己焦虑的心情。“有时候学生论文出了问题,或者是生活上思想上遇到一些过不去的坎,我心里其实特别着急,但是我不愿意当面,尤其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出来。”蒋选认为,一方面学生有自己的自尊心,当众的严厉斥责,是对学生心灵的一种伤害;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对老师有充分的信任,那么老师有些话如果说得不够恰当,会对学生造成误导。有的问题,在当下可能是一种缺点,但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或许会成为一种优点,所以他不肯轻易下定论。在他看来,有的答案,在还未毕业的学生听来,不能全盘吸收,相反会产生混乱,但一旦有了社会阅历,读书时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一下子就抽丝剥茧般解开了。所以他在指导学生时,总会像国画里常用的方式去留白,由学生在将来为自己描摹轮廓。留有余地,辩证地对待事与人,这是蒋选的教法也是为人之法。
教学相长的“蒋门”文化
教书育人三十载,蒋选的学生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绝不夸张。而他的学生对师门的热爱和感激,早已超出了一般师生情谊的范畴。
  在“蒋门”之中,学生与老师相聚的场合不仅有学术研讨会,更有美食节、音乐会、花卉展。“我给他们建了一个微信群,把我各届学生拉进来,研究生、博士生、刚毕业工作的、结婚生孩子的、北京的、外地的……都拉进来。他们在一个群里,有什么话都可以交流,有什么活动,想来参加的都可以参加。”在蒋老师看来,师门的作用,已经超过老师自身的力量。通过各种线上线下形式的交流,师门同学彼此之间都熟络起来。某些学生特定的问题其他学生更了解,这时候他们提供的帮助将比老师的更有效。师门中浓厚的科研氛围,让热爱学术、愿意钻研的学生们结成同盟,互相探讨各自学术研究的进展,从而取得丰硕的成果:连续两年,蒋老师所带的博士生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在学校第四届研究生论文大赛中,15篇入围决赛答辩的论文里有3篇来自经济学院,这3篇论文全部出自蒋老师的门生之手,分别获得了比赛的一、二、三等奖。师门中亲善友爱的情谊,也鼓励了各位学生。内向腼腆的女生姜雪,在各类活动中锻炼着自己的胆量,最终成长成自信勇敢、独挡一面的姑娘;来自泰国的博士生曾美玲,基础比较薄弱,在开题不顺利,论文写作遇到困难时蒋老师热心鼓励,耐心指导,并联系其他老师通力合作,加上蒋门学生们的友爱帮助,最终圆满完成学业。在2014年蒋老师的六十岁生日之际,各届学生把自己与老师的合照收集起来,做成一本精美的相册,一页一页,都是蒋老师三十载教学生涯的纪念,一幕一幕,都是蒋门师生相亲相爱的温情瞬间,一年一年,都是学生们成长的印记,他们带着从蒋老师身上学到的点点滴滴,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踏着坚实的步伐,走出各样精彩的人生。
  (会计学院 15会计专硕 张雅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