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术研讨会暨《东盟十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特征》新书发布会在我校举行

期次:第359期       查看:25

  本报讯 5月3日,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术研讨会暨《东盟十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特征》新书发布会在我校学术会堂604举行。来自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知名学者,我校副校长史建平、金融学院院长李建军、李健、谭小芬,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林桂军,广西大学副校长范祚军、梁淑红、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边卫红、中债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研究总部总经理陈代娣等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金融机构著名专家以及《中国金融》杂志社等知名媒体共计6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史建平教授和范祚军教授致开幕辞。史建平副校长指出,当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金融合作成效显著,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金融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共同抵御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范祚军副校长表示这场精彩的学术盛宴是学界对中国与东盟国家间金融合作即将迎来新篇章的期待与守望。
  本次研讨会围绕“东盟十国金融结构特征”、“国际金融与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以及“国际投资与国际资本流动”三大议题,就东盟国家现有金融结构的现状、特点及挑战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此次发布的《东盟十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特征》一书中,对东盟国家现有金融结构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全面而详实的论述。作为重大课题《东盟十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特征》 的首席专家和新书主要作者,李健教授表示,该书系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及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重点资助的研究成果,由她所组建的研究团队在深入调研东盟各国、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全景式描述了东盟国家的金融发展,从金融产业结构、金融市场结构、金融资产结构、融资结构和金融开放结构5个维度入手,以新的结构分析框架解读东盟十国的金融功能与效率,探寻未来东盟国家金融结构的优化思路和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可行路径。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该书资料详尽、内容充实,真实地反映了当前东盟各国在金融结构方面的发展,也充分展现了我国金融学界对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这一研究领域较高的研究水平。与会专家还结合该书论述的内容,从东盟国家出发,针对当前实际发展形势,阐述了东盟各国金融结构的差异性特征,并表示东盟国家需发挥东盟一体化的作用,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优化自身金融结构。
  在“东盟十国金融结构特征”议题讨论中,与会专家从国别视角讨论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金融结构演进、东盟金融一体化等问题。东盟国家间金融发展的差异十分巨大,既有较发达的金融市场,如新加坡,也有金融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经济体,如柬埔寨、老挝等。东盟国家金融结构的普遍特征是具有鲜明的银行业主导特征,行业集中度高;证券市场相对落后,证券产品主要以场内股票市场和政府债券市场为主;并以外资流入为主要开放金融特征。推动东盟各国金融发展对促进东盟国家经济增长非常重要。东盟国家需要推进在资本市场、银行业以及区域金融合作和金融一体化等方面的建设。
在“国际金融与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议题讨论中,与会专家认为,促进东盟金融一体化有助于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能够为中国—东盟间的经贸提供便利的条件。一方面,东盟国家了解自身金融发展状况,借助“一带一路”这个契机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这些有利条件,探寻与中国金融合作的最佳路径,加强与中国的金融合作;另一方面,中国应秉持合作共赢的原则,在推进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及东盟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构建与完善中国与东盟国家金融合作的支撑体系。与此同时,不仅应站在中国与东盟这个区域视角考虑金融合作,还需要从亚洲全球价值链的关联性角度出发,探索更适合的金融合作方式,不断发挥金融包容性作用,推动中国与东盟乃至亚洲经济的发展。
  在“国际投资与国际资本流动”议题讨论中,与会专家认为,两者互相协调、互相作用,与会专家们从更细致的角度探讨国际资本问题。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中国银行服务在东盟区域要分三步走,即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并在此路径基础上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积极主动配合双方发展。与此同时,与会专家还分析了东盟国家与其合作伙伴间的国际投资情况,探寻更佳国际金融合作模式,同时对国际投资所遇到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做好政治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的预警机制与防范措施,达到最佳效益。
  (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