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之 楷 模 国 之 桢 干

——记徐景峰老师

期次:第402期       查看:23




  学院3号楼222教室,在一片低低絮絮的说话声中,他提前十分钟到了教室,站在讲台上打开电脑,未语。重复了近二十年的动作,从纸质讲义到word文档,他却说他不会厌倦。徐景峰——“第一届中央财经大学教学名师奖”获奖者、我校中国精算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他是业界翘楚,无数沉甸甸的荣誉;他是师者楷模,一句“轻飘飘”的“挺好的”,却包含着学生对他衷心的喜爱。
所谓坦途,不过是找对了方向
1994年徐景峰老师被保送到了天津大学,专业是父亲为他挑选的电子工程。“电子工程涉及到很多实验,对动手能力有一定要求,我确实不适合这个专业。”于是徐景峰老师毅然选择了辅修基础数学的双学位,幸运的是,他做对了选择。拿到南开大学理学博士的学位后,徐老师本有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但由于业界巨擘集中在以色列,时值巴以冲突激化的年代,经过考量,他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而将目光投到了精算领域。至此,从电子工程到基础数学再到保险精算,他完成了专业上的巨大跨越。
  1992年中央财经大学与英国精算师学会、英国精算师协会以及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引进了国际上公认的高水平的英国精算体系,开始着手联合培养保险精算人才。“把基础理论应用出来是很有意义的,它应该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抱着这样的信念,在南开大学读书阶段接触了北美精算体系的徐景峰老师来到了中财,来到了中国第一个精算科研机构,一头扎进了中国精算事业发展的滚滚浪潮中。“虽然我毕业的时候英国体系已经引入中财几年了,但是师资是很缺乏的,英国精算师协会派人来讲课,老师处于学和教并行的状态。”就这样架着晃晃悠悠的独木桥过河,以徐景峰老师为代表的中央财经大学精算系的第一代老师用二十年的时间将中国精算研究院打造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平台,而徐教授也成为了研究院的副院长,完成了身份的又一个跨越。
陪伴研究院成长,他像老父亲一样的自豪
被问及中国精算研究院的成就时,徐教授的语气中充满了骄傲:“我们研究院有一只很强的科研团队,甚至在国内来说是最强的了,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力。不停地有年轻有为的学者加入进来,教育部唯一的一个保险精算领域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就设在我们研究院,这从侧面说明我们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内一流。”2018年5月14日,一封来自北美精算师协会的信函振奋了整个研究院的精神,经过北美精算师协 会 的 考 核,研 究 院 的 精 算 项 目 得 到 了“Centers of ActuarialExcellence”(CAE)认证,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CAE认证,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现在我们不仅在英国体系方面有很大成就,比如说八门基础课程已经拿到英津的认证了,我们的考试成绩通过了就不用再去参加英津的全球考试了;而且还得到了北美的认证,可以和国际专家一起申请北美精算师协会的一些课题,做一些深入研究。这对我们本科生和研究生出国深造或者行业内就业都是极为有利的。”
  国内拿下了2017年国家“111计划”立项,国外得到了北美精算师协会的认证,徐教授对精算研究院提出了更高的期待:“现在我们有了这么好的平台,这么好的机遇,校领导也很重视,那么我希望在科研方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在教学方面,也应更重视实物研究,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有理论知识,更能很好地服务于业界,在保险领域或者在风险管理领域能够有中财的声音,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有实力,所以有底气;因为有底气,才更有“立业之担当,承国之大任”的信念。
他教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寻找专业兴趣的一双慧眼
71年出生的徐老师已年近半百,但是声音依然圆润而不腻耳,他说话带着讲故事一样的抑扬顿挫,单听着就觉得激情从心中溢出来。从1999年进入中央财经大学教书,徐教授已经在讲台上站了近二十年,内容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但他却没有选择用干瘪的嗓音照本宣科,强硬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脑子里,对于教学他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我很注重我们怎么去认识一个理论。从宏观到微观,一上来就把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介绍清楚,包括这个学科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有精算,精算研究什么问题,谁是创始人,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等等。这样我们的学生就知道在宏观的历史中,我们正处在什么位置。”这个位置是巨人的肩膀幻化成的一片土地,站稳了脚跟,才拥有仰望星空的资本。对于徐教授来说,这看似简单的定位不仅是让学生踏实的基础,更是激发他们兴趣的源泉。
  “我始终认为教学和科研是不可分割的,长期脱离科研的老师,教学也会受到影响,他的思想就老化了。保险的发展一日千里,互联网这样的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把这些东西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又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徐教授提到风险,甚至拿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崔永元事件举例,“每个行业都有隐藏的风险,他揭露也有风险,我们讲的也是风险。”他努力将固有的知识同新鲜事物结合,“我在讲课的过程中,会跟学生讲我又参加了什么会,又有什么新的观点,跟他们分享,又提升了他们的兴趣,‘原来这个这么有趣啊!’现在别人从什么角度去研究这个领域,跟一百年前又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都很值得分享。”
  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他从未有一刻松懈,“相比于科研,我更注重教学。科研成果是会被替代的,但我教的学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不怕被超越,甚至他致力于“如何被超越”。
严谨的态度他有,有趣的灵魂他更有
私下里,徐教授对中国古典国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论语》《十三经》 《道德经》,他如数家珍。“《千字文》才一千字左右,却是最浓缩的一本百科全书。‘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从天说到地,万事万物包含其中,才一千个字,这样的文章也不会再有了。”看似和精算天差地别的方向,徐教授却觉得这是对他学术发展的最好补充,“我也希望学生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不然何谈文化自信呢?”
  谈到对学生的寄语,徐景峰教授又讲起了“兴趣”二字:“希望大家培养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多了解、多积累、多思考,最终成为自己领域的佼佼者。其实每个人都有这个天赋,如若有了兴趣,其他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他希望学生成功,却不希望这条路走得太狼狈。《送东阳马生序》中有一句话“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心中富足,纵生活不能事事如意,亦可苦中寻乐。
  短短四十分钟的采访,徐教授自己说了两千多字,从大学到事业,从教书到科研,每个方面他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迂于思,不讷于言,不囿于名利,不汲汲富贵,不怨生活之艰苦,惟愿心中之满足,这是徐教授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有人笑语:“成功人的经历各不相同,而失败者的人生往往殊途同归。”徐教授告诉我们,在那“各不相同”的背后,是同一份热爱,避免他们溺于生活的深渊。
  他慢慢走到幕布前,投影仪的光柔柔地打在他身上,“好,我们开始上课。”每当这句话响起,我仿佛就看见了,一个个新的萌芽,破土于中国精算事业的田垄。
  (校报通讯员 逯冰清)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