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 愚

期次:第407期       查看:126




  “大智若愚”一语出自苏轼的《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古往今来,对于该词的解读有很多个角度。有人争辩它的来源,对于这是辩证思考的精华还是毫无意义的对仗,各执一词;有人揣测它的去处,或是将它奉为成功人士的法宝,或是将它贬为不符合时代的糟粕。影视作品中“愚”的戏份也不少,比如近几年上映的印度宝莱坞电影,“愚点”就格外密集。
  大智若愚。《三傻大闹宝莱坞》可谓开门见山,用电影名告诉观众这是三个“傻子”的故事,剧情也将主人公的“愚”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傻瓜”兰彻替别人拿文凭,整天鼓捣小发明不认真背书。“好学生”查尔图填鸭式地背书以求高分,显得精明世故。那么面对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哪个才是“大学该如何度过?”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呢?一上课就特别开心的兰彻,每次考试都独占鳌头,毕业后更是创办了慈善小学,一人拥有几十项专利。查尔图也活成了他梦想的成功人士,成为了有房有车的外企高级经理。由此看来,似乎走出大学以后,无论是“傻瓜”还是“好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电影结尾他们戏剧化地相遇,看似风光无限的查尔图,必须要放低姿态请求兰彻把专利卖给自己,他无奈地说:“行行好吧,你不签合同的话他们会辞退我的。”
  查尔图们是由公式批量生产出来的,是流水线上没有温度的产品,他们并不爱自己所学的。只有量化的指标才能让他们看上去“成功”,同时他们也会为自己的同质化感到担忧,当更加优秀的产品出现时,他们没有任何竞争力。兰彻们每一个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一个都不可替代,真正的热爱才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所以,大智若愚,忘却名利去学习钻研的“傻瓜”,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大学,应当是找到热爱并坚持下去的过程。
  大信若愚。在《摔跤吧!爸爸》中,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性格极为执拗。他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成为摔跤冠军,硬是用自己的固执铲除了女儿夺冠路上偏见和物质两个阻碍,甚至连孩子的畏难和懒惰情绪也一并铲除。观影后,有人批判这个角色的强权,但不可否认的是,女儿们的命运的确因为父亲的固执彻底改变,她们最终有能力带着奖牌含泪感激父亲,而不是流下遗憾的泪水。电影中国家教练曾勒令大女儿放弃目前频频失利的公斤级,转战低公斤级赛事。父亲却拒绝改变,偷偷给孩子增加训练和饮食,迎难而上。父亲的选择乍一看非常愚蠢,女儿历史战绩不好,再次失败则会失去代表国家队比赛的资格。他在这件事上的固执其实是信念坚定的表现,他相信女儿的实力,相信自己科学的训练计划,更重要的是,降低等级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不挑战意味着永无止境的妥协与退步。困难有时候就像一个强大的摔跤对手,我们可以固执地继续挑战,也可以躲开它,到低级的对手那里寻找成就感。没有父亲近乎疯魔的冠军信念,就没有他力排重难的勇气,想必这种信念也给了女儿们站到最后的力量。所以说,大信若愚,固执常常含有贬义,然而上升到信念的高度,就会令人肃然起敬。
  大善若愚。《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中的大叔就是一个善良单纯的“傻瓜”,他在街头看到与母亲走散的小女孩,尽管素不相识,还是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在护送巴基斯坦女孩回国的过程中,他的一些行为也是“傻”到让人无法理解。比如明明已经通过暗道非法穿越了印巴边境线,却偏要在原地等待巡逻队过来给他们批准。明明准岳父给自己的期限所剩无几,再不攒钱买房就娶不到心爱的姑娘,他却偏偏要为一个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小女孩冒险……电影将这一好人形象塑造得过于理想,但这也向我们展现了善良最纯粹的模样——纯粹的利他主义,纯粹的同理心和道德坚守。有时人们会从自身角度出发,认为帮助他人而出让自己的利益是不明智的,尤其是在这种牺牲没有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的时候,选择高高挂起似乎比继续“低效”的善良更为理智。但这样就偏离了善的本质,善良本来就是一种价值选择,在利益最大化的理智和道德选择的冲动之间,善良从来都是后者。同时“若愚”也是善最高贵的地方,没有投入产出比的分析,没有盈利亏损的权衡,只是人性最温暖的冲动。
  “若愚”可以说是一种专注的姿态:忘却名利地热爱是大智若愚;忘却恐惧地坚持是大信若愚;忘却自我地行善是大善若愚。虽然现实生活与电影依旧有距离,但是这三部电影所表达的观念的确值得我们细细思索和学习,或许“若愚”才是精彩人生。
(财政与税务学院 税收学 16 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