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 深情的寄语
道不完 真诚的祝愿

10 月 19 日上午,5000 余名师生校友齐聚在建校 70 周年纪念大会现场,来自海内外的中财大校友重返母校,诉说着对母校的思念,并给学弟学妹们深情寄语。

期次:第437期       查看:167


















金融 60级校友杜俭看到学校崭新的校园时高兴地表示:“ 我毕业快五十年了,学校变化太大了!作为老金融专业学子,很骄傲当年的同学们都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军人才。虽然我常回校园看看,但今天故地重游,看见现代化的校园仍感觉眼前一亮。当时我们在校时只有会计、金融、财政三个系,今天已经有二十多个学院,发展之快,不得了!” 谈及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 希望大家好好学习,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做出更大贡献!”

财政 621 班校友尤来宗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母校庆生——向学校校史馆捐赠了自己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教科书及讲义。他告诉记者,这些教材中有许多都是当年学校老师们自己编印的,他很高兴又捐回到母校。与此同时,他还捐出了自己参加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日记——1964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我校师生实践成果《南采风暴五十年》,以及当年学院党委为他核实书中内容所开的介绍信。他还捐出了自己当年佩戴的校徽,填补了校史馆藏品的空白。

“ 值此中央财经大学七十华诞之际,捐赠这些当年的教科书及讲义,就是想感谢母校,感谢讲授这些课程的老师,感谢当年学院的党委、学院院长及其他各部门的老师们?? 书上有许多学习时做的符号、边注等,重读时,便立刻能回想起老师讲课时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如在眼前,这些书和老师是永远融合为一的。” 尤来宗在捐赠书中深情的写到。

    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会计 63级校友戴相龙告诉记者:“ 10年前,我也参加了建校 60周年的庆祝活动。今天,我站在建校 70周年纪念大会现场,感慨万分。又是一个 10年,中央财经大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还勉励师生们要登高望远,并期待学校办得更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原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史纪良告诉记者:“ 我 60年代进入中财大学习,一晃已经 50多年了。中财大的学生奔赴四面八方,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不一样的成绩。” 看到中财大的新生力量,这位 63级金融系的老学长期许道:“ 七十年,愿母校踏上新征程 !”

    “ 这次 70周年纪念活动,遇到了很多熟悉的老同学,太叫人高兴了! 63 级 3 班一共来了二十多个人,广东、四川、浙江、上海?? 大家都是从五湖四海赶来这次的校庆。” 银行会计专业 63级校友罗迪(左一)激动地表示,“ 和当年比起来,中财大的变化太大了!从当时的小平房到现在的高楼,从那时只有 3个系——金融、财政、会计,到现在二十多个学院。” 她希望中财大能越办越好,不断培养优秀的财经人才,积极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勿忘初心,砥砺前行!

    当年的少年如今已是白发苍苍,银行会计专业 63级校友倪连生(右一) 回忆到,上一次回母校还是校庆40周年,时隔三十载,全班 21名同学再聚首让他感到特别高兴。尽管已经上了年纪腿脚不便,但这次还是坚持着从江苏赶来。当提及对学弟学妹的期望时,倪学长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 守住学长学姐们打下的基业,并将它发扬光大!” 倪学长还悄悄告诉记者,非常希望自己的孙女也来中财大,与自己成为校友。

    财政 63级校友李杰谈及对母校的祝福时说到: “ 希望学校能够更加国际化,培养更多财政管理人才,更好地参与国家建设,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回到熟悉的中财大校园,校友财政 64级丁先觉(左二)用三个“ 非常” 表达自己的心情:“ 非常高兴、非常震撼、非常激动!中财大与国同行 70年,从单一的金融学校发展到如今的综合性大学,这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作为曾经的中财大人,我感到无上的自豪与荣光!” 为了参加这次纪念活动,他和他的老同学们早早地就从全国各地来到学校, 见证学校的发展新时代。“ 好好学习,为校争光,为国奉献” 。

    财政 65级校友杨凌隆看着几十年前自己学习生活过的校园,感到既亲切又激动。“ 六十年代,校园是在一个四合院里,也只有两层楼房,两千多名学生。而如今,中财大有了新的变化,我为母校感到十分欣喜!” “ 伟大的事业需要千万追梦人共同努力,希望中财大在继承优良传统、不断改革创新中为国家的建设、人民的幸福培养德才兼备的财经建设人才!”

    “ 我们是财政 65级的学生!” 刘忠起、鲍培义校友回顾当年的求学经历,感慨良多。“ 我们毕业工作后,正是祖国政策变换、发展经济的时期,这给了我们财政类毕业生用武之地和实现理想的舞台。“ 今天的条件和硬件设施都比我们那时好了太多,但今天的中财大学生依旧很踏实肯干,我们当年少说多做的风气没有变!”两位校友希望母校能越办越好,希望学弟学妹能以所学报国,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出成绩,为母校争光。

    “ 这是我们 3651 班!” 当年的会计 65 级班长杨广仁与原班同学重逢、合影,激动地向记者讲述着当年的往事。“ 现在学校规模变大了,专业更全面了,也有了新校区?” 杨学长为母校的迅速发展倍感骄傲。“ 希望学弟学妹们继续努力,希望母校能为国家培养更多财经人才!”

    “ 变化真是太大了,就像刚才会上说的,我们当时就是在木头房里上了三年课,第四年在唯一一栋教学楼上课,和卷烟厂共生存,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大家都很珍惜刚恢复高考后的学习机会,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沙河校区,校园越来越美。” 刚刚同 80岁高龄的班主任合影过的会计 79级校友吕小侠说道。“ 希望学校越办越好,同学们在学校好好学好理论基础,增长本事,之后在社会上好好工作,不辜负中财人的称号。”

    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任会长、金融 80级校友李东荣满怀深情地告诉记者:“ 中财大培养了我们,我们回到母校,特别兴奋,同时也特别怀念那个时候的学生时代。如果没有母校对我们的培养,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在为母校感到骄傲的同时,他也向学弟学妹寄予希望:“ 年轻一代充满朝气,祝愿学弟学妹们能够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投身到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的事业中去。” “ 祝母校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财经人。”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会计研 88级校友邓亦武(左一)告诉记者,他读书时学校还叫“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 ,谈及母校的变化,他说:“ 办学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财大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在中国财经界很有影响力的院校,这是非常大的发展!” 他还勉励学弟学妹们:“ 现在应该打好基础,将基础的理论学扎实,并结合社会需求来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向。”

    2001届金融系安宁和爱人一起带着孩子回到母校,从中财大毕业后在金融领域深耕的他,目前从事私募股权基金工作,“ 今天带孩子回到学校,想带他看看我曾经学习的地方。” 另外他也深情嘱咐年轻的在校学子们:“ 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好好学习,不好高骛远,要继续脚踏实地,利用好学校的各种资源,多多读书!”

    “ 求实是中财大学子十分珍贵的特质。” 2007 级MBA 专业的柯飞勇表示,“ 务实的中财大人深受各大企业单位青睐,我自己也招聘了许多学弟学妹一起共事。”今天,他带着自己的小儿子来现场观礼,希望孩子将来也考入中财大,接受全面的培养,成为自己的校友!

(本报记者:贺双科 彭聖 王梓懿 尹照元 张茹雪 王雨婷 刘欣雨 张博雅 林宜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