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味道

期次:第457期       查看:89

夏夜的晚风捎来窗外的蝉鸣,夹杂着若隐若现的孩童的嬉笑。我倚在阳台上,轻敲手机屏幕,订好了返程的车票,出发的时间是6月24日,端午前一天,目的地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兰坪。

上一次回兰坪是什么时候呢?我从浩渺的回忆之海中拾起被遗落在海底的记忆碎片——大约是八年前,也是一个端午节。那时我学业还不甚繁重,父亲母亲的工作也没有如今繁忙,假日的时候他们总是喜欢开着自家车,兴致冲冲地带我往兰坪老家跑。我的外婆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喜欢在饮食上下功夫,因此端午家里吃的粽子,往往都是她自己做的。太多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波纹一圈圈荡远,具体的细节早已忘了大半,但外婆手把手教我捏粽子的场景仍在回忆里鲜活着,历历在目。

桌上放着的竹篮里铺着烫软洗净的箬叶,叶面宽大,苍翠欲滴,叶尖挂着的水珠映出我好奇的面庞,又微微颤动着滴落在桌面上。旁边放着三个大碗,一碗盛着用几滴橄榄油拌过的白糯香软的糯米,一碗装了云南特色玫瑰味的豆沙,还有一碗则是切开去核的红枣。外婆乐呵呵地看着我们几个小辈站在一旁好奇的样子,抬手招呼我们一起包。

外婆先拿起两片箬叶一头一尾地交叠在一起,抓起一把糯米置于其上,接着用手指在糯米中间按压着一划,成团的糯米便凹下去一个沟壑,然后取两勺豆沙,或是几片红枣放入其中,填米盖住。接下来便是最为复杂的步骤,只见外婆十指翻飞,灵巧地将右边外端的叶子先向里折叠一个弧度,又就着弧度向后折角,将莹白的糯米团盖住了一半,左侧的箬叶用相同的手法折好,再取上一根红色的棉线从一端一圈圈绑住,一个成形的粽子便跃然于手心了。

我惊讶地看着那个小小的绿粽,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试试,可真正上手的时候,又手忙脚乱。一会儿不小心将糯米洒落,一会儿不小心加多了馅料,又一会儿缠叶子的步骤出了差错,本该小巧玲珑的粽子被我给折腾成了个“大块头”。每当这时,外婆总是在旁温和地指导我,见我实在力不从心时,便用她那粗糙的、布满茧子和皱纹,却温暖而宽厚的手心,覆住我的手背,一点一点地亲自带着我做。或许是煮叶时不经意间沾染上了气味,外婆的手掌有淡淡的箬叶香,那是一种清新中又夹杂着几缕甘苦的香,是外婆的味道,也是我心里端午的味道。

后来,外婆做完心脏搭桥手术后,身子一直不太好,已经很多年没有自己亲自采办食材、包粽子了。可前几天舅舅悄悄告诉我,外婆听说我今年要回来过端午后,捎着篮子跑去买了粽叶,又亲自挑了食材,想再让我尝尝家里的“端午味道”。我看到这消息时,心下涌过一阵酸胀的暖流,浸润了因俗世纷扰而疲惫的灵魂。

窗外人声渐消,晚风和蝉鸣却依旧,月光洒落在阳台上,也温柔地笼罩着坐在阳台上的我。我轻轻阖眼,困意渐浓,我想,我今夜也许会做一个梦,关于几天后的返程,关于外婆手上的箬叶香,关于我心里的端午味道。

(文/社会与心理学院2019级社会学 刘泳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