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财经大学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编者按:中央财经大学师生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直播等形式收看收听两会实况,关注两会动态,学习两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热议全国两会。大家纷纷表示,非常时期的两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凝聚了中国力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1 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贾尚晖“两会”是凝聚全国人民智慧的重要会议,2020年的“两会”更是一次不同寻常的“两会”。我国作为率先有效控制国内疫情的国家之一,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的稳定器和动力源,通过这次两会为世界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作为一名党员,我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取得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伟大成就,备受鼓舞!我们深信,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取得更大成就,续写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会更加努力地投身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育竞争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2 文化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李爱民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两会年年有,今年大不同。“两会”胜利召开传递出了国家必将战胜疫情、保持稳定发展的自信,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这几天,我工作之余一直通过手机关注和阅读“两会”信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学期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下,加快推进了教育信息化进程,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师生在线管理实现了常态化,危机带来了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新进展。作为高校基层一线干部,我们要继续承担好疫情防控责任,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不断推进学院治理水平升级。3 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副教授白云真今年召开的“两会”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的大事,是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以来的首场盛事。在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国家总体安全的新冠疫情防控中,党中央权威得到有效维护,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经受住了考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凝聚起来,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扬帆起航。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深入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秉承知行合一、知行相资、知行并进的实践精神,为国为民做大学问,为民族育治国理政之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求实笃行,共创美好新时代。4 金融学院金融科技系主任、副教授、2019年度“感动海淀”文明人物戴韡“两会”的召开意味着我们在击退疫情的路程上又坚实地踏出了一步,这也是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抗疫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我比较关注教育尤其是“互联网+”教育领域的提案、金融科技尤其是区块链相关的提案以及其他金融经济相关的提案。我看到很多学者和企业家都提出了相关的议题,尤其网络教育这块。结合近期疫情的影响,我国的网络教育一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硬件、软件和机制上的不足。现在这个两方面得到了代表们的广泛关注,他们献计献策,一定能够帮助我们的教育产业顺利地实现升级,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5 会计学院2018级会计专业硕士孙任洁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和意义非凡的年份,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举国瞩目中拉开序幕。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澎湃热血还未退去余温,总理言简意深、凝炼有力的政府工作报告更为我们注射了一剂强心剂。总理从就业、民生、脱贫攻坚的各个方面,用朴实的文字彰显了强烈的担当意识和深沉的精神力量。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中小微企业的地位愈发重要,从降低融资成本到减少资费,再到清偿欠款,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无不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6 财政税务学院2017级财政学专业本科生禚德铭去年作为春潮滚滚方阵的一员我走过天安门广场,共同庆祝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天聆听总理的报告,我备受鼓舞。同时对于即将进入大四,面临就业抉择的我来说,总理提到优先稳定保证就业,促进高校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多方提供就业保障,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庄严承诺给我吃了定心丸。我坚信虽有万般风雨挑战,我们依旧能风景这边独好!7 财政税务学院2019级财政类本科生陈政霖今年的“两会”极不平凡,它是我们驱散疫情迷雾、奔向复兴大业的一缕阳光,传递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信号。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上全体与会人员的集体默哀,把我拉回到全国战疫、风雨同舟的时刻。我们国家以人为本的初心、实事求是的态度,都从未改变。年轻的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作为一名中央财经大学的学子,我们立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8 金融学院2019级金融学专业安哥拉籍本科留学生马努(MANUELLUSINGANDUNDU)尽管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已经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增长,但中国正在努力实现2020年的发展目标。消除贫困,增加城市地区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我相信通过“两会”,这些会有进一步的改进。中国政府希望促进社会福利改善,在生态文明和国际团结的基础上建立公共卫生、公共安全长效机制,普及全民教育。中国已经在思考未来,在为如何让世界度过正在经历的困难时期提供解决方案。我相信中国的力量!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 中国当代金融理论创新的代表人物——张玉文教授

    张玉文(1920–1997),北京人,女,汉族,中共党员,教授,著名金融学家、金融教育家。1943年毕业于辅仁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先后曾在唐山市私立培仁女子中学(现唐山第十一中学)、北京市教育局、北京辅仁大学、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校、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厦门大学等单位任职和任教。1978年起,先后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党总支副书记、主任。兼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国家开放大学)主讲教师、中国农村金融学会理事、北京市金融学会顾问等职。1960年被财政部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曾任福建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和厦门市第八届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自1979年以来,她共发表论文60余篇,编写了《货币银行学》教材,并于1984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986年,她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编写了《货币银行学原理》,1990年参与出版了《中国金融百科全书》,担任金融市场部分主编。1991年为高校本科新编的《货币银行学》(中国财经出版社),是对课改的初步尝试。1993年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重新编写了《货币银行学》,同时对高校本科也做了修订,内容改革又深了一步。1993年,在国家社科基金科研项目的资助下,主编了《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一书。她曾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1988年获北京市高教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获北京市高教系统教学成果奖,获奖论文为《对“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改革的若干认识》(刊于《中国财政教育》);1989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1993年起享受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1978年,张玉文教授从厦门大学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参与金融系的复建工作,为金融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她亲笔撰写的《回顾与展望——金融系复办以来的六年》中,详细地记述了复校的艰辛与取得的成果。张玉文教授回忆道,“1978年国庆节前后,金风送爽,晴空万里,北京的秋天显得格外宜人。在一片欢欣鼓舞声中,我院复校后的首届本科生入学了,沉睡了十二年之久的金融系又迎来了新生。”当1978级同学入校时,学校还是“三无”——无教室、无球场、无图书馆,学生们只能“头顶木板,身蹲马扎”上课。“文革”前的教材和资料荡然无存,一切皆是从零开始。在财政部和北京市委的领导下,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师资队伍逐步扩大,但是,许多从外地调回或调来的同志只能暂住在附近农民的房屋,他们为了备好课,曾经熬过无数不眠之夜。物质条件的不足加重了政治辅导员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他们还担负着管理学生生活的工作。资料室的同志们急于供应教学资料,为找资料书刊而四处奔波。辛勤的劳动终于换来了收获。1978至1984年,复校六年间,金融系共招收本科生500名,研究生9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办了四期中心支行行长培训班,一期经济师进修班,两期“文革”中毕业大学生补课班,并承担了外出讲课、高教自学考试等多种任务。截至1984年夏天,已经有了三届本科毕业生219人。六年中,金融系自编和参加银行组织统编的教材,正式出版的已逾10册;共开出了18门专业课。此时的资料室已初具规模,具有全国金融类和有关经济管理的期刊。对于得到如此成果的原因,她谈到主要有四点,一是由于从上到下每个同志有一股强烈的事业感;二是虽然立足于自力更生,但也有社会上的相互支援;三是对于“教学与科研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要求,在思想上比较明确;四是多种形式办学,相互汲取“营养”。她长期在教育一线工作,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金融人才。她多年致力于教材建设,对《货币银行学》内容改革深入研究,主持编写了多部不同版本、适用于不同类型人群的《货币银行学》教材,社会影响广泛。她还积极参与广播电视课程的教学,为传播金融学知识,推动金融普及性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张玉文教授是我国当代金融理论创新的代表人物,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推动者之一。她重视金融基础理论研究,在通货膨胀、货币信用理论、财政与金融关系等领域有丰硕的成果,其观点和建议具有前瞻性。张玉文教授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银行信用相关研究和金融体制相关改革方面。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财政资金与银行信用的界限尚不明确。张玉文教授撰写多篇论文,对银行信用进行了阐述和论证,并认为财政与金融必须独立,否则会引起信用膨胀。这种观点对社会主义金融理论的完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对中国金融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在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政府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张玉文教授针对金融体制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国家推进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建议。(宣传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