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践行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姜爱华,199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学国家级教学团队核心成员,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先后荣获“第六次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财政学会优秀调研成果特等奖”。曾被授予“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中央财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中央财经大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在财政税务学院,有一位深受师生爱戴和信赖的共产党员——学生们亲切地称其为“姜妈妈”。她理想信念坚定,爱生如子,自觉践行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她坚守教学第一线,孜孜以求,探索财经教育改革之路的升级;她把国家的需要作为研究攻关的方向,持续深耕,将学术优势转化为“双一流”建设的发展动力。她用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党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奋进之歌。她就是——姜爱华。合格的“双带头人”姜爱华同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她政治站位高、学术能力强,勇挑重担,成为我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她积极推动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紧密融合,所带支部获2017年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0年新冠疫情袭来,她第一时间组织教师党员为疫情防控工作捐款,并以最快速度,组建“专业教学+疫情防控”“课题组+疫情防控”等形式的党小组,引导支部成员进行疫情课程思政、疫情科研攻关的线上研讨。支部成员在多家媒体和杂志上,发表疫情防控相关论文10余篇,她本人还在全国财政学教指委主题视频会议上做主旨发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姜爱华同志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利益面前“退一步”,困难面前“往前站”,不给别人“添麻烦”是她朴素的人生信条。做完腿部膝盖手术后,医生说至少需休养一个月,可她心里挂念学生,拄着双拐没耽误一次课。在没有电梯的楼层,她一步步吃力地往上挪,每次走到教室都气喘吁吁。她曾经由于颈椎神经压迫导致右臂麻木,面对当天的研究生复试工作,咬牙克服病痛,用左手书写,完成近5个小时的复试工作。对于青年教师,她总是愿意付出时间,不吝分享经验,耐心细致地“传帮带”。她多次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2017年、2019年所指导的两位年轻教师,连续斩获北京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史组第一名。教学的工匠姜爱华同志对教学质量精益求精,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精心打磨教学内容,专心雕琢教学案例。她是我校第一位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上课充满激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术前沿知识带进课堂”“丰富的案例教学”“听老师的课一点儿都不累”等等是学生对她的评价。她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两年受邀在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上做主题发言的教改专家,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姜爱华同志热爱教学,潜心钻研教学改革,致力于打造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她打造的北京市精品课程《政府采购管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引入实验教学环节。她推进以提升学生创新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设置每周政府采购播报环节,引入论文展示第三方评价、课程演讲和点评随机抽取法。2017年以来,她指导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多位同学因科研突出被保送中国人民大学以及本校继续深造。学术的先锋姜爱华同志立足于国家和首都发展的重大需求,以政府采购制度、法律法规、绩效评价等为领域,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采购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近年来主持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推动了财政改革实践。2017年获批发改委招标课题,多项建议被吸纳进《招标投标法》修改,2019年她承接财政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课题,研究成果被印发成8期研究资料,上报给财政部领导,并作为各省市推动改革的指导。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参编著作30余部,在《财政研究》《财贸经济》等期刊发表论文近100篇。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如专著获“第六次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2017),专著获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7),论文获北京市财政学会调研成果一等奖(2018)、特等奖(2019)。丰富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活动有力地支撑了包括《政府采购管理》主讲课程在内的教学。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使政府采购的原理、技术变得不再晦涩难懂,这也是众多学生喜欢她,慕名选修她的课程的主要原因。人生的灯塔姜爱华同志爱生如子,待生如友,努力走近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她希望用爱培育爱、激发爱,滋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筑梦”“追梦”“圆梦”道路上的领航人。在图书馆的研讨室中,经常能看到姜爱华同志的身影,指导硕士博士论文、创新创业项目、毕业论文等等;她还成立了科研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同学研讨,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引导学生走上追求学术创新的道路;先后指导国家级、北京市大学生创新项目10余项,多个项目获优秀结项、她平均每年指导6组团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多支团队先后获北京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及优秀成果奖;指导学生参加“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北京市银奖。对于多门功课挂科、网络成瘾亦或是心理脆弱的困难学生,她主动请缨担任成长导师,愿意付出加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关爱学生。一名曾经面临缀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她的支持与帮助下,如今以优异的成绩在哈萨克斯坦攻读研究生。这个“问题学生”毕业前发来短信:“小鸟在窝里看到什么,飞出去就会做什么,姜妈妈,感谢您,您不仅传授给我知识,还教我怎样做人。”参加工作十八年以来,姜爱华同志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本色,成为了一面“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旗帜。(组织部、机关党委)

  • 旅游业线上下业态融合渐成行业趋势

    每年的十一黄金周都是旅游旺季,而今年的情况则更加特殊:国庆节与中秋节假期连休,可供出游的时间变长;另一方面,是跨省旅游解禁后迎来的第一个长假。面对此双重利好条件的加持,旅游业是否会出现报复式消费?疫情期间旅游领域出现的新业态是否会有所延续?针对这些问题,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的采访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国庆节与中秋节重叠,无疑会给2020年的旅游市场带来一个小高潮,但是谈不上所谓的报复性消费。目前全国的疫情防控还在有条不紊地部署,尽管防控已经成常态化,但是风险仍然存在,对于人口高流动的旅游业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约束。比如学校的封闭管理,限制学生外出,对家庭出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总体来看,报复性旅游消费不会出现,但是一定是个小高潮。  旅游业在疫情冲击下也有新的业态发展,比如线上旅游、云直播等。一方面,线上旅游这种受不可控风险因素干扰可能较少的新业态,将会成为整个中国旅游经济未来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随着新技术发展、商业模式被认可,线上旅游将会越来越成熟,且线上娱乐更有可能会迎来一个更好的发展时期。另一方面,他强调文旅融合将会越来越深入,在旅游业态的基础上形成的直播经济,将会成为新热点,直播也会是以后展现文创产品和区域特色产品的新方式。旅游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从“六保”和“六稳”方面来看,其发展关乎着市场主体的活力和信心。政府要帮助旅游业在后疫情时代发展,首先,要突破门票经济的藩篱。为此,政府一方面要有效推动降低门票,甚至取消门票,另一方面要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并突破特定的季节因素,促进相关服务业态的升级发展。其次,加快促进文旅融合。将文化空间转化为旅游载体,像博物馆、美术馆等。最后,促进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让有限的投入带来更大的收益,同时要促进科技创新,以提高旅游业的效率和效益。(文化与传媒学院魏鹏举教授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整理:史轩阳罗倩鲁永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