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支教故事

    第二届支教团全体成员初到灵丘县城与当地教师合影第二届支教团李凌傍晚时分在宿舍里批改作业1不悔当年支教志1999年秋天,中财发布通知,要从符合保送研究生条件的同学中选出三名,加入“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这是中财第一届、团中央第二届支教团。我非常幸运地入选了。因为是中财第一次组团,我们报名时,都不知道自己会被分在哪个地方,也不晓得自己要教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更不知道“特困地区”究竟会是怎样的恶劣条件。我至今记得那天上午,校领导郑重地对我们说,“大家一定要考虑好,也要征求父母的同意,毕竟你们要去的是贫困落后地区。这不能靠一时的冲动和激情,也不是浪漫的旅行,大家好好想想自己吃不吃得了苦。经过考虑仍然愿意去的同学,下午两点再到这里来集合。”那一刻我心里虽然有些许的忐忑,但是报名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2000年8月,我们在灵丘县城稍作停顿,购买了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后,就被校长接到了东河南中学。进校门不远处有一排平房,是学校给家离得远的老师和女同学们准备的宿舍。宿舍里的取暖设备,就是一个煤炉子。北方农村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其程度超乎了我的想象。我和薛梅是头一回使用煤炉,虽然也跟当地老师学了很多技巧,但是自始至终也没能完全学会。平时有同宿舍的女老师在还好,周末女老师回家后,我和薛梅经常对着不知道怎么就灭了、也不知道怎么就再也点不着了的炉子兴叹。我长这么大,头一回手上起了冻疮,手指也肿得吓人。我去了村里的卫生所,想看看有没有治冻疮的药,卫生所的老村医看到我的手惊讶不已,大概当地人都习惯了寒冷。他满眼的心疼,不断地对我说:“孩儿呀,你咋把手冻成这样,你妈看到要心疼啊。你快别在咱这个穷地方待了,快回家吧,别在这儿受罪了。”瞬间我就想哭了,咬咬牙硬是把眼泪忍在了眼眶里。这些冻疮从10月底开始一直到来年4月才慢慢愈合。当时的条件艰苦而简陋,对于我们这些没有过乡村生活经历,在城市长大的女孩子来讲,确实吃了一些苦头。但是留在心间的,却是永远的回忆和终生的受益。“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支教,看起来是我们在帮助当地、支援当地教育;实际上更让我们本人收获了成长,受到了教育。如果时光再回到二十年前,重新选择,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报名支教!(李凌,保险系96级本科生、2001级研究生,于2000年8月-2001年7月在山西省灵丘县东河南中学开展支教志愿服务。)  第三届支教团返京前33、34、35 班部分同学给李剑写的信件  第三届支教团夏鹏和同学们在操场合影  第三届支教团返京前同学们在李剑T恤衫上写下的祝福第三届支教团全体成员合影2念念不忘是真情当年总觉得难捱的服务期很快就到了,临行那天,我们从学校步行到东河南车站返回北京,本来只安排几个个子高的男学生帮我们提行李到车站。走着走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送行支教团的队伍,后来到了车站,发现站台上已经站满了来送行的孩子们。当列车开动的那一刻,火车缓缓地离开这个我们曾经认为“度日如年”的地方,看到站满了黑压压的学生的站台离我们渐渐远去,所有的队员都哭了,在火车一路驶向我们曾经无数次梦寐以求的大都市和我们自认为的“归属地”的路途中,所有队员都沉默了。随着时光流逝,我们第三届支教团的队员们也都到了不惑之年,这不是一段每个人有机会经历的韶华,这段光阴正值我们学业半成,由学生身份向社会属性转型的特殊时期,也正值年轻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养成的关键时期,这段砺练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自信和强大。再次回首,我们的初心未变,让我们继续怀揣梦想、整理行装,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再出发!(夏鹏,会计学院97级本科生、2002级研究生,于2001年8月-2002年7月在山西省东河南中学开展支教志愿服务。)  第五届支教团成员交流备课提纲第五届支教团在赵北中学合影第五届支教团与所带班级合影第五届支教团郝冬在上课3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我教初一、初二两个年级五个班所有的地理课、计算机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我都教,地理也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书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书本外的世界也很精彩。所以我快速地讲完课本上的知识后,抽出时间用电脑,给大家看更多的纪录片、宣传片。我想告诉学生,世界那么大,你们一定要出去看看。记得初二中国地理期末考试最后一道大题,我给学生们出的题目为:在一些限定条件下,自己设计一条国内旅行线路,需要考虑旅行主题、季节、交通方式等相关因素。看到学生们交上来的不同答案,有着丰富多彩的旅行线路,我想我的目的达到了。当我离开赵北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在我的留言本里写下了最想去看的国家或城市。看着丰富多彩的目的地,希望我为他们打开了通往外面世界的那扇窗。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的祖国也日益强大,但城乡差距却不容忽视。如今研究生支教团这项坚持了二十多年的项目越做越大,说明这个项目有着深厚的社会意义。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需要了解强大祖国仍然存在着区域差异,边远地区的孩子们也需要通过支教大学生们去了解外面的世界。(郝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99级本科生,2004级研究生,于2003年8月-2004年7月在山西省灵丘县赵北中学开展支教志愿服务。)  第十三届支教团西藏分团芦晴授课  第十三届支教团西藏分团王扬指导学生参加西藏自治区创业方案设计大赛第十三届支教团西藏分团芦晴为高三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讲座第十三届支教团西藏分团王扬代表支教单位领取五四红旗团总支奖项4高反下的一堂课2012年3月7日,乘坐由青海驶入西藏的列车,经过寒假回内地休整后,两名志愿者芦晴、王扬又一次踏上了雪域高原的土地。空旷的山野上依旧厚重地矗立着高高的雪山,头顶蓝天、云朵,身处安详的人群中,一切静谧如旧,却不曾想一场残酷考验正在来临。2012年3月10日,对王扬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难忘的日子,以为早已适应高原气候的他却在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一天高反了,以为坚持一下就能扛过去的“小感冒”,却让王扬在接下来的一星期吃尽了苦头。后来的某一天,芦晴问过王扬,为什么已经高反了还要继续坚持上课?王扬笑笑说,我也说不清楚,也许是放不下那些孩子们吧。听到这句话,芦晴也笑了,因为他们心里的答案是一样的。很多来西藏支教的人,在来到这片神圣的土地之前也许都不清楚自己是为什么而来,一时的冲动?浪漫的幻想?亦或只是想体验一下艰苦的环境?但当他们真正接触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时,往往就会找到真正离不开这里的理由。就像王扬的学生一样,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基本从小到大都没有离开西藏,单纯的环境让他们身上处处闪烁着善良朴实的特质,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部世界的憧憬,这些都让他们对老师极为尊敬。但落后的教育基础和贫困的家庭环境却往往让他们在面对继续上学还是工作生存的选择时望而却步。但他们才是西藏真正的未来,一拨拨来了又去的志愿者只能在短时间内帮助他们慢慢地认识社会,他们需要时间去慢慢改变传统观念,而西藏更需要时间来慢慢改变这种局面。对于登上青藏高原的志愿者们来说,他们在不一样的气候和文化环境中经受了锻炼,增长了见识,也磨砺了品质,学会了自觉地扛起压在肩上的责任。在他们的心里,没有浮华的面具,没有纠结的计较,有的最多的便是希望因为自己一年的付出,让接触的孩子们相较于之前的教育,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同。(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于2011年8月—2012年7月在西藏开展志愿支教服务。)第十三届支教团13 届赵北支队开始支教一个月后在赵北中学门口合影第十三届支教团山西分团批改月考试卷第十三届支教团山西分团与时任城市青年工作部社区工作处处长合影5联欢会上的表演对于赵北中学的孩子们来说,支教老师的管理总是最严格的。他们不敢在朱老师(朱梓序)的课堂上蔫头耷脑,也不敢在卢老师(卢辰)上课的时候靠墙或者坐姿不端,不敢不交董老师(董琦)的英语作业,也不敢在魏老师(魏仁科)向全班提问寻求反馈的时候毫无反应。他们知道这些年纪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支教老师在教学中的要求永远是严格甚至称得上严厉的,不过他们也知道,老师们对他们一切管理与要求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他们好,所以这些淳朴善良的山里孩子对要求严格的支教老师们是又敬又爱,将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视为圭臬。2011年12月29日,当他们沉浸在年终岁末的祥和欢乐和紧张的期末教学时,朱梓序接到来自团县委的通知。灵丘县团县委将在第二天举行大学生村官联欢会,邀请在灵丘县进行志愿服务的支教老师们参加。得到消息的支教老师们既紧张又兴奋,尽管时间十分紧迫,但他们很想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在全县的舞台上把赵北中学支教老师的生活生动地还原出来。晚自习没有课的朱梓序和卢辰开始了剧本创作,其他几位老师则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单曲循环将要演唱的歌曲《为你加油》。作为压轴节目上场,队员们有些激动,但当踏上舞台的时候,他们忘记了紧张,忘记了拘束,他们心里涌现的只有跟学生们在一起相处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故事,他们觉得这种展现再自然不过,再流畅不过。认真负责关爱学生的邵老师,开小差的朱同学,臭美的钟同学,谈恋爱的卢同学还有家庭贫困的马同学,这些鲜活的形象在舞台上生动传神地被塑造了出来。除此之外,支教老师们饱含深情地演唱2011年“我要上学”公益计划的主题曲《为你加油》。一位曾在赵北工作的老领导对支教老师们说,看到支教老师给孩子们捐献过冬衣物的一段,他几欲落泪。不少观看了演出的各级领导都建议支教老师们把这个节目带到灵丘县的春晚上表演给全县的父老乡亲看。年轻的支教老师们心中充满了幸福。他们知道,是在赵北的每一天生活给了他们力量;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孩子们让这种力量变得无比动人。(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山西分团的支教时间于2011年8月—2012年7月在山西开展志愿支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