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年 游 子 路 , 归 知 故 乡 情

期次:第529期       查看:47

本文作者十年后回故乡,发现家乡变化巨大,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也存在物流城烂尾、土地被破坏等问题。作者对家乡既有爱也有恨,情感复杂,但村民的笑容和勇气仍让他感到欣慰。


2012 年,我度过了最后一个清闲的暑假。四年级的我只知道今后就要开始寄宿制的学习生活,却不知道那个夏天以后我竟要开始一步一步远离我的家乡。探花村的那个暑假,是外婆家硕大挺拔的丝瓜,是小河里捞起活蹦乱跳的鱼虾,是夕阳西下时的漫天晚霞,是农田里鲜嫩水灵的菜花。村民和善的笑容,探花美丽的山水,构成了我对家乡最深刻的印象。

上初中后便很少再到乡下,一年只回两三次老家。那时自己也不曾发觉,回乡下的时间愈来愈短,路面也不再坑坑洼洼。到了高中,远走龙城求学,第一次长期离开家乡,见识了柳州的先进与繁华,也知道了一个人在外地的不容易。有时夜里望着皎皎明月,心里却想着与故乡共婵娟——也许有一天,我的家乡也能像柳州这般热闹?直到大学,远赴千里之外,开启新的生活,故乡似乎已离我远去。然而暑期的社会实践却让我再一次回到家乡,重新认识我的家乡。我原以为,以人民广场为中心,半径 3 公里画一个圈,这便是我的家乡,是我生活的地方;然而十年后再回家乡,我才知道,这 2783 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是我的故乡。十年后的夏天,我的汗水洒在了或曾听闻或未听闻的各个乡镇各个乡村,听着这十年来或喜或悲的故事,感受发展十年的艰辛与收获。我能听到高兴和喜悦:曾经连县城也不得多见的大彩电、大空调,如今已经走进村里家家户户;每个村子都铺好了水泥路,建起了公交站,交通便捷,畅行无阻;再没有人住土房,所有的房子整整齐齐,有能力的人盖起了小洋楼、小别墅,最不济也是结结实实朴实无华的红砖房,遮风挡雨避暑驱寒不在话下;工厂建起来了,合作社建起来了,养殖场建起来了,供水系统建起来了??“两不愁”“三保障”“清洁乡村”,这些措施都是实实在在地在落实下去了,相较于十年之前,村民们的生活的质量已然上升了一个台阶。

我也听到抱怨和幽咽:号称打通经济任督二脉的物流城本来要建起来,最后却也成了烂尾工程,不再有人多看一眼它。一如曾经大肆宣传的樟木古街,南渡别墅区,建到一半,投资中断,只剩稀稀落落未完成的建筑,供人幻想建成后的繁华。眼看他楼起,眼看他楼塌。为了完成经济指标租赁林场种植桉树,任凭桉树贪婪汲取山脉的骨髓与精华,只留下贫瘠的土地,无奈的叹息。

新田、新塘、思塘、金坡、思回、绿云、南渡、探花??在家乡走过的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每一户人家,他们的故事都是一本书,见证这十年的变迁。好像什么都变了——卖水果可以用手机直播,在电商平台上直销,不必再运到市场;养猪养鸡不必放出来散养,给养殖场盖上黑布,工作人员进进出出,不久便有多肉的鸡、健壮的猪;种地也不再见老黄牛的身影,只听见“大铁牛”的轰鸣,数日后稻子的身姿笔挺。我看见村民们生活得好,听见他们满意的笑。又好像什么都没变——“树先生”依旧呆呆傻傻,农人依旧忙于桑麻;农户仍然为生了儿子而高兴,也为几分地破口大骂;有人赚得富足,建起别墅出门有车代步,有人过得穷苦,虽有保障仍为生计忙碌。生活的苦与甜总是守恒,正如人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如此往复,似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唯一真真切切不变的,是村民们脸上的笑容。一如十年前在探花村所见,不管脚下是土路或是水泥路,不管手里拿的是蒲扇或是空调遥控器,不管碗里装的是糙米或是精粮,村民们仍旧努力生活着,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笑容之下,是对生活的热情,是直面苦难的勇气,是对人生的希望,是对未来的期盼。

再见故人,仍是旧模样;再见故乡,却识新面貌。十年后再回故乡,爱它,也恨它。在人前赞扬它,在背后抱怨它。也许每一个人对于自己家乡的情感都会是如此,纠结复杂,这是剪不断的羁绊。只可惜纸短情长,说不完爱恨,道不尽衷肠。但愿家乡的人们仍有继续向前的勇气,家乡的明天如同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美丽。

(商学院 陈冠霖)

报刊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