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革命战争年代,山东军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形成了党的精神瑰宝。沂蒙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革命精神,又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时代精神。它是新时代天空中猎猎飘扬的红色风景和璀璨绽放的精神图腾,是承载新时代新使命的社会主流精神文化,是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旗帜和灯塔,是一种永不歇息的历史传承。2018年11月4日至7日,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来到沂蒙地区进行党性教育培训,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亲耳聆听、亲身感受,把对沂蒙精神的认知和弘扬跨越到一个新高度、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聆听沂蒙故事坚定理想信念

期次:第411期       查看:182

四天的理论学习和现场走访,似时空穿越一般,我仿佛亲临了那战火硝烟的时代,参与了那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人至深的是沂蒙的军民鱼水情和共产党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 ” “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 ”沂蒙人民英勇支前的事迹催人泪下,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参观者。沂蒙的男人们在抗战前线流血牺牲,沂蒙的女人们在后方积极支援前线。在红嫂纪念馆,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红嫂”形象。哑妇明德英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将共产党员军人视为亲人,用自己的乳汁救治伤员;王焕于老人在家中创办战时部队机关托儿所,精心抚养革命后代,家中的4个孙辈却因营养不良而先后夭折;李桂芳等32名妇女在材料匮乏的情况下,将自家门板拆下来,用身体当桥墩,为共产党战士架起了“火线桥” ,由于长时间站在冰冷的河水中,有的妇女落下了终身疾病; “沂蒙六姐妹”起早贪黑烙煎饼、做军鞋、送军粮、抬担架、护理伤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识字班长梁怀玉为了动员大家参军,在动员大会上提出“谁第一个参军就嫁给谁” ;一位红嫂与大公鸡拜天地,结婚12年从未见过自己丈夫,在丈夫牺牲后无怨无悔地为公婆养老送终。沂蒙红嫂用最质朴,却最感人的方式诠释了人民群众与人民军队、共产党人的鱼水之情。

人民爱军、军爱人民。人民军队不畏牺牲,和沂蒙人民站在一起,保卫了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省战工会长期驻扎在沂蒙地区,领导山东省的抗日工作。沂蒙地区的费县先后进行过上百次战斗,而大青山突围战是山东抗战史上空前壮烈的一次战斗,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进行重点进攻,我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十个纵队和大批的地方武装,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沂蒙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3天3夜的浴血奋战,将国民党将领张灵甫率领的74师全歼于孟良崮山区,师长张灵甫亦被击毙,这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外形是两个红色的三角形战旗,在纪念馆粗糙的红色外墙上嵌满了 19.47 万颗子弹,象征着1947年那场战争的惨烈。孟良崮战役纪念碑的上下部构成有机的整体,象征着军民团结必胜、人民战争必胜。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一代代沂蒙人民传承“爱党爱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沂蒙精神,用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的建设和沂蒙的建设。战争的硝烟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沂蒙精神却永垂不朽。沂蒙人民一直坚定“跟着共产党走”的理想信念,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出了如今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沂蒙地区。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我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沂蒙人民的事迹震撼着我,感动着我,也鞭策着我。我一次次地深思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和传承沂蒙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无私奉献。

(财政税务学院 庞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