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 范 ” 官 僚 海 瑞

期次:第411期    作者:( 财政与税务学院 16 税务 李晓荣 )   查看:79

单单就万历时期的海瑞此人来看,最大的印象莫如“清廉”二字,他认为身为官员,就要严格遵守官员的自我标准,这在本质上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就社会交往来讲,海瑞是缺了一点人情味儿的,连老朋友送他的新官上任的小贺礼也要一一退回,是有些过犹不及。另外,海瑞担任官职之时还因判案而声名大噪,但是我们一桩桩看过去,海瑞并不是按照法律的体系来判案,而是依照道德标准,“与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宁愿冤屈刁顽”。这在我们今天是难以理解的。

如何评价海瑞?争议很大。海瑞遵守规章制度并且对农民问题关心、努力寻求解决办法, 但是另一方面, 海瑞过于 “正直”而与社会格格不入,海瑞更像是一个按照程序编制好的机器人一样,严格遵守着每一条命令,而无法很好的变通,并且身处的朝代背景是文人治国理政,而文人对于农民问题的看法并不是那么深刻,所以其实海瑞所推崇的明朝开国之初洪武皇帝所确立的农村事务的管理制度、开国之初的农田分配制度等等并不能实际有效地解决问题。

但就海瑞所处的历史来看,海瑞背后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朝代所反映出的值得思考的问题。开国初从农行当上皇帝的朱元璋推出了一系列有益于农民的政策,但是其中一些过于理想化,一些又不是很切合实际。诚然,国家需要变革,推翻社会上不好的风气,创立安定良好的氛围,但这并不是瞬息的事情。而海瑞严格执行洪武皇帝的标准,我们可以想到的是,社会发展水平不会从一个低水平,一蹴而就发展到高水平,是需要慢慢的过渡,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急于求成”给明朝带来的是更加艰难的运行。并且以道德约束社会往往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教条化的道德被扭曲, 不再如流水一般能安抚人心了。到后来,明朝,一个有那么多问题的国家,仅仅依靠惯性而勉强支撑,也无力再去变革了。

但是好的一方面来看, 海瑞敢于劝谏,他冒天下之大不违向皇帝出奏疏,谏诤皇帝应该做出改变,这对于当时昏暗的朝廷来讲无疑是一道曙光,这也对以后的皇帝以及海瑞自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海瑞不愿被安排闲职,我们且不看海瑞是否可以真正在官位上改变社会,但是他想

要做官为民,为国家奉献的心是可鉴的。他的想要变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并且值得朝廷官员学习的。

最后海瑞的发展是有些英雄凄凉之感的,伦理道德要求现在的社会对洪武皇帝的标准不否定,但社会发展也不会执行,也就直接的促使对海瑞的不言。明暗的治理政策更是在万历皇帝对海瑞“迂戆”这样的评语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海瑞死于1587 年,即:万历十五年。

海瑞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遗弃。他是伦理道德的坚决信奉者和实行者,对国家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却也耿直,始终无法掌握丛林的法则。